zombie
> > > >
> > > >

calendar 10/08 星期三

  • 23:44

    Ethena 與 Jupiter 將攜手推出 Solana 原生穩定幣 JupUSD

    根據《The Block》報導,以太坊合成美元協議 Ethena 與 Solana 交易聚合平台 Jupiter 週三宣布,將共同推出原生於 Solana 區塊鏈的美元穩定幣 JupUSD,預計會在第四季上線。根據協議內容,Jupiter 計劃逐步將其流動性提供池中的約 7.5 億美元 USDC 轉換為 JupUSD。 在初期階段,JupUSD 將完全由 Ethena 的美元穩定幣 USDtb 支撐,可能會逐步轉換為以 USDe 作為支撐資產。USDtb 是一種有收益的美元代幣,其主要以貝萊德的代幣化基金 BUIDL 和加密貨幣抵押品支撐,以維持與美元價值掛鉤。而 USDe 是一種市值達 148 億美元的代幣化資產,透過對質押加密資產(如 ETH)及空頭衍生品倉位進行「Delta 對沖策略」以維持與美元掛鉤。 https://twitter.com/ethena_labs/status/1975924462152495602 JupUSD 將全面整合至 Jupiter 生態系統中,主要涵蓋五大應用領域。一名代表表示,作為整合的一部分,JupUSD 將可用於: Jupiter 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的抵押品 協議交易介面與行動端應用 Jup Mobile 的主要穩定幣 借貸協議 Jupiter Lend 上的重要流動性中心 Jupiter 主要 DEX 夥伴 Meteora 的流動性配對代幣 Jupiter 生態所有即將推出的新產品 這項舉措同時標誌著 Ethena 在 Solana 鏈上的重大擴張,並可能進一步釋放 Solana 不斷成長的穩定幣市場潛力。根據 The Block 的數據,目前 Solana 上的穩定幣流通供應量僅約為以太坊的 9.27%,規模仍相對較小。
  • 18:39

    凱基銀行與穩定幣龍頭 Tether 簽合作備忘錄,推動跨境金融與虛擬資產應用

    根據中央社報導,凱基銀行今(8)日宣布已與全球最大穩定幣發行商 Tether 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跨境金融及虛擬資產應用的創新發展。待相關法規完善後,凱基銀行將率先為國內客戶提供更具創新性的服務。 凱基銀行董事長楊文鈞表示,作為首批獲准試辦虛擬資產保管業務的銀行,凱基銀行為市場上少數同時提供虛擬資產交易所法幣信託與虛擬資產保管服務的金融機構。這次跟 Tether 的合作屬於前瞻性戰略布局,雙方也將成立專責小組,持續針對跨境金融、虛擬資產應用及合規模式進行深入研究,並積極配合金管會推動的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為未來多面向的合作奠定基礎。 凱基銀指出,雙方在配合法規的開放下,合作推動更多元且具影響力的應用與服務,包含與金控子公司一起支持具潛力的新創技術公司,與探索虛擬資產新應用場域與發展新的科技應用,促進虛擬資產生態系的創新與成長。 凱基銀行是國內少數幾家積極推動虛擬資產相關業務的大型金融機構之一。今年 3 月,該行推出全台首張結合加密貨幣回饋的信用卡「凱基幣享卡」,讓一般消費者能以更直覺的方式參與數位資產市場。持卡人可透過刷卡消費累積「幣享點」,並可於指定交易所將點數兌換為加密貨幣。 此外,金管會自去年 11 月起推動「虛擬資產保管業務」主題式試辦計畫,開放金融機構申請參與,凱基銀行為首批獲准試辦的銀行之一。其他獲准的機構包括中信銀行、國泰世華銀行與聯邦銀行。 資料來源
  • 16:16

    YZi Labs 設立 10 億美元建設者基金,擴大支持 BNB 生態創新與創辦人

    知名創投機構 YZi Labs 週三宣布設立 10 億美元「建設者基金」(Builder Fund),旨在加倍支持 BNB 生態系中的創辦人,特別聚焦於 BNB Chain,並邀請更多長期創辦人專注於基於 BNB 的創新領域,包括交易、RWA(現實資產代幣化)、AI、DeSci(去中心化科學)、DeFi(去中心化金融)、支付與錢包。 YZi Labs 表示,開發者可以運用 BNB Chain 高效能、低成本的基礎設施,獲得更完善的工具、資金支援、整合機會,以及觸及超過 4.6 億用戶的生態體系,從而推動現實世界的創新。 根據公告,自 2025 年 10 月起,BNB Chain 的旗艦加速器「最有價值建設者」(MVB)將併入 YZi Labs 的 EASY Residency,成為一條專為 BNB 開發者設計的培育軌道。兩者將共同打造一個統一的支持計畫,提供最高 50 萬美元的資助,並讓參與者能直接接觸 YZi Labs 與 BNB Chain 核心團隊,同時獲得 YZi Labs 全球投資人、導師、合作夥伴及超過 4.6 億用戶生態的資源支援。 YZi Labs 負責人 Ella Zhang 表示: 「BNB 生態代表著數位基礎設施的下一階段,在這裡,去中心化、鏈上可擴展性與安全性及真實分佈的力量交匯。它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網路,兼具全球觸及力與鏈上深度,為建設者提供打造真正能被使用且持久產品的基礎。透過這項 10 億美元的 BNB 建設者基金,YZi Labs 將支持分佈於 DeFi、AI、RWA、DeSci 等領域的開發者,推動下一代開放系統的誕生,讓科技再次回歸人類進步的核心。」 YZi Labs 表示,EASY Residency 第二季即將於十月啟動,為致力於 BNB 創新領域(交易、RWA、AI、DeSci、DeFi、支付、錢包)的最有價值建設者(MVB)提供最後申請機會。 YZi Labs 在今年一月從 Binance Labs 轉型而來,獨立管理幣安(Binance)創辦人趙長鵬(CZ)與何一的資產,從創投轉變為「家族辦公室」的形式運作。 此公告正值 BNB Chain 持續刷新里程碑之際:每日交易數達 2,600 萬筆,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交易量與每日活躍用戶均居全球首位,同時 BNB 已穩居全球市值第三大加密資產,並於 10 月 7 日創下超過 1,330 美元的歷史新高。5 月進行的 Maxwell 硬分叉進一步提升了網路效能,將區塊時間縮短至 0.75 秒,交易費用降至 0.05 Gwei,吸引了大量用戶與開發者湧入 BNB 生態。 https://twitter.com/yzilabs/status/1975822909307560092
  • 13:11

    川普迷因幣發行商傳計劃成立數位資產財庫公司,擬籌集至少兩億美元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發行川普迷因幣 TRUMP 的新創公司正計劃籌集至少 2 億美元資金成立一間數位資產財庫公司(DAT),以累積這個陷入困境的代幣。 知情人士透露,由川普的老朋友與推廣者 Bill Zanker 經營的公司 Fight Fight Fight LLC 正在主導這項計畫,且野心十分龐大,募資目標上限可能高達 10 億美元。不過,目前這筆交易仍在籌備階段,最終也可能不會實現。 這項為川普迷因幣設立的數位資產財庫計畫是 Zanker 為提振幣價所採取的最新嘗試。該代幣自發行後便大幅下跌,行情持續低迷。根據 CoinGecko 的數據,截至本文發布之前,TRUMP 交易價格約 8 美元,遠低於 1 月時創下的 73 美元高點。 今年 5 月,川普曾與該迷因幣的主要持有者共進晚宴。在活動前夕,Fight Fight Fight 曾在社群媒體上公開設立積分榜,顯示哪些大戶有資格受邀參加晚宴並進行宣傳。公鏈 Tron 創辦人孫宇晨是 TRUMP 代幣的大戶之一,他也參與了這場晚宴。 根據研究公司 Messari 的數據,川普迷因幣的大部分代幣供應仍由與川普相關的實體持有,並處於鎖倉狀態,不可交易。目前約有 35% 的代幣已解鎖流通,以此計算的流通市值約為 15 億美元。然而,隨著更多代幣逐步解鎖,流通供應仍在增加。
  • 11:45

    紐交所母公司為何向預測市場 Polymarket 投資 20 億美元?

    一個不僅能為資產定價,更能為「理解」定價的市場。 原文標題:"why the NYSE invested $2B into polymarket" 原文作者:binji,Ethereum Foundation 研究員 原文編譯:Ismay,律動 BlockBeats 編者按: 10 月 7 日,《華爾街日報》報導,紐約證券交易所母公司洲際交易所(ICE)正接近向去中心化預測市場平台 Polymarket 投資 20 億美元,這不僅可能成為加密領域史上最大規模的私募融資之一,也標誌著傳統金融基礎設施與 Web3 市場型態的深度交會。 在比特幣被企業財庫化、穩定幣成為全球清算資產的背景下,ICE 的這筆投資指向一个更宏觀的命題:市場的邊界正在被重新定義。如果說過去的金融市場為「資產」定價,那麼 Polymarket 代表的,是一个為「信念」與「預期」定價的新秩序。 本文試圖解讀這場投資背後的邏輯——為何一家掌管 29 兆美元市值的交易所,會押注一个原生於加密世界、以「預測」為核心的新型市場,以及這意味著全球價格發現體系的下一次範式轉移。 以下為原文內容: 支撑 29 兆美元股票市場的那套基礎設施,如今正延伸向更廣闊的領域——一個不僅能為資產定價,更能為「理解」定價的市場。 這是有史以來對加密公司最大的一筆私人投資。但它意義更深遠:這是一份宣言——宣告市場本身正在演化。 緣起 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是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掛牌公司總市值約 29 兆美元。此次重大動作,表明 NYSE 認為市場的擴張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不僅僅在於規模與交易量的增長,更在於「參與者結構」的重塑。 他們看見了一群全新的投資者,他們的交易方式、信息來源和行為邏輯,與傳統交易員截然不同。新一代的投資者不再坐在交易桌前,他們生活在互聯網上。 在當今經濟中,一條推文有時比一份季度財報更能撼動股價。叙事、梗文化、集體情緒,如今都成了價格發現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普通人」通過注意力、討論與信念數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影響市場。 預測市場將「信念」本身轉化為可交易資產。它讓人們押注他們本就關心的事件——選舉、政策、AI 突破、體育、氣候——而不是一家他們毫無興趣的公司的季度業績。 當市場變得更具關聯性,更多人能參與其中。不僅是分析師或對沖基金,而是任何對未來有判斷的人——全球經濟因而變得更具民主性。 這是一場解除金融「門檻」的革命。 但故事不止於此 紐交所不僅僅是投資預測市場,更是投資一種全新的「數據形態」。 他們要的,是事件驅動數據(Event-driven Data)。 這是金融基礎設施第一次能在價格之外,同時承載機率。Polymarket 的市場能即時生成關於現實事件的賠率:選舉、政策決策、宏觀經濟數據、甚至明星廣告——這些都能在它們影響財報之前,提前映射情緒。 根據協議,紐交所母公司 ICE(洲際交易所)將把這套數據流分發到全球,把「信念」與「資本流動」一同送入傳輸股票與衍生品的管道中。這改變了市場情報的結構:信念變得可度量,反身性變得可建模。 可以想像: 宏觀交易員會追蹤降息機率的變化; 股票分析師會將事件賠率疊加到獲利預期; 量化團隊會用「信念波動」來對沖組合風險。 這是金融史上首個將「注意力」與「價格」相連接的機構級橋樑——一種不僅描述「已發生」,還揭示「可能發生」的金融數據集,正被廣泛採用。 為何是 Polymarket,而非其他? 這種新型市場結構帶來了新風險:訊息失真。當資訊傳播速度快於驗證速度,信任就會坍塌。 而這正是 Polymarket 的核心優勢。它不是依賴中心化信任的市場,而是建立在可驗證信任之上的開放系統。 預測市場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有共同的驗證基石——一個所有結果、交易和結算都能被獨立驗證的場所。問題是:當注意力開始推動資本,誰來保證誠實? 為此,Polymarket 架構於以太坊的信任層(Trustware),透過 Polygon 實現擴展。以太坊的信任機制確保每一筆交易、每一次結算、每一個市場結果都可被驗證,不依賴中心化機構的主觀裁量。 下一步是什麼 過去一年,Polymarket 的交易量已超過 160 億美元,月活躍用戶超過 25 萬。儘管外界認為在選舉週期結束後其熱度會下滑,但交易量依然堅挺。隨著市場深度的成長,平台即將推出更多金融工具: 條件事件合約(conditional event contracts) 獲利結果市場 宏觀數據階梯(macro datapoint ladders) 以及更具實驗性的治理機制(如 Futarchy,以市場賠率來指導決策) 市場形態的演化 透過支持 Polymarket,紐交所事實上承認了「市場形態」本身正在進化。 ICE 帝國的基礎是清算、結算與交易所技術。而在 Polymarket 身上,它看到了下一個前沿: 一個數位原生、社交驅動、開放可驗證的市場體系——卻仍然建立在透明、安全、全球可擴展的信任架構上,這與 ICE 一直追求的原則完全契合。 未來的交易所,將為信念、機率與真相定價。 原文連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律動 BlockBeats 相關報導:《紐交所母公司 ICE 斥資 20 億美元投資預測市場 Polymarket》
  • 11:39

    馬斯克旗下 AI 公司 xAI 融資規模擴大至 200 億美元,輝達參投 20 億美元入股

    根據《彭博》週二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報導稱,伊隆・馬斯克 的人工智慧新創公司 xAI 正在籌集比原先計劃更多的資金,最新一輪融資總額達 200 億美元,其中包括晶片巨頭輝達(Nvidia) 的股權投資。 報導指出,輝達投資金額最高可達 20 億美元,這筆資金將成為融資中「股權部分」的一環。整體融資結構包含股權與債務 兩部分,且與 xAI 計畫在其資料中心「Colossus 2」 使用的輝達圖形處理器(GPU)直接掛鉤。 根據報導,這筆 200 億美元的融資將分為約 75 億美元股權與最高 125 億美元債務,並透過一個特殊目的實體(SPV) 來操作,而這個公司主要的用途將是幫 xAI 採購輝達的晶片。 今年 9 月,馬斯克曾公開否認 CNBC 報導稱 xAI 正以 2000 億美元估值籌集 100 億美元的消息,當時他表示: 「xAI 當然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募資,但不是現在。」
  • 11:11

    德意志銀行:比特幣有望在 2030 年納入各國央行儲備,成為「新世代黃金」

    根據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最新研究報告,隨著比特幣波動性下降、價格走勢越來越接近黃金,該銀行預測各國央行最早可能在 2030 年前將比特幣納入外匯儲備。儘管比特幣「沒有任何實體資產支撐」,但近年來金價與幣價的同步飆升,正吸引央行與企業將其視為新型避險資產。 比特幣越來越像黃金 比特幣價格本週短暫突破 12.6 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德意志銀行分析指出,隨著幣價上升,其「相對波動性」反而下降,這一特徵讓比特幣的行為模式日益接近黃金,成為一種供應固定、與其他資產關聯度低的避險資產。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 Marion Laboure 與 Camilla Siazon 在週二的簡報中指出: 「比特幣的戰略性配置,有可能成為現代金融安全的新基石,就像 20 世紀的黃金一樣。從波動性、流動性、戰略價值與信任度來看,這兩種資產都極有可能在 2030 年前出現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中。」 兩位分析師表示,黃金與比特幣過去幾年價格皆大幅上漲,反映市場對「不與傳統資產同漲同跌」的避險工具需求強烈。 比特幣「企業儲備」潮興起,助長其避險地位 另一個助推因素來自企業端:越來越多公司正在將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形成所謂的「比特幣儲備資產」。 例如 Michael Saylor 領導的微策略幾乎將全公司策略聚焦於購買比特幣;其他上市公司與機構投資者也陸續效仿。與此同時,各國央行也在加碼購買黃金,以對沖美國政治不確定性與美元疲弱的風險。黃金成為「去美元化」(de-dollarization)潮流下的重要資產。 雖「無實體支撐」,但波動創歷史新低 當然,比特幣能否被視為央行級資產仍具爭議。兩位分析師坦言: 「反對者最主要的論點在於,比特幣並無任何支撐,且波動過大,不適合作為長期價值儲存。」 但她們補充表示,如今比特幣的波動率已降至歷史低點。換言之,雖然比特幣不像現金、債券或股票那樣擁有實際收益或權益,但其市場成熟度正快速提高。 黃金創 40 年最快漲勢 截至週三早晨,黃金(Comex 連續合約)報價為每盎司 3,983.80 美元,距離 4,000 美元僅一步之遙。高盛分析師 Lina Thomas 與 Daan Struyven 將金價目標上調至 4,900 美元,原因是「結構性需求強勁」。 他們指出,新興市場央行仍在持續進行結構性資產多元化,黃金持有量增加將占 2026 年底前金價預期漲幅的 19 個百分點。 市場的「矛盾現象」 黃金價格於今日突破 4,000 美元大關,今年至今已上漲超過 50%,是自 1979 年石油危機以來最快的一次。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避險資產大漲,市場卻並未陷入恐慌。標普 500 指數昨日創下歷史新高,年初至今已上漲 14.6%。這形成了金融市場的「怪現象」,投資人一邊對股市保持樂觀,一邊又大量湧入黃金與比特幣等避險資產。 因此,比特幣究竟是因為避險需求而上漲,還是隨著股市而波動,在市場上仍然存在爭議。 參考來源
  • 10:46

    標普全球將推出結合加密貨幣與相關概念股新指數,同步推動代幣化

    金融市場指數提供商標普全球(S&P Global)週二宣布將擴大其標普道瓊指數公司的加密指數產品,推出「標普數位市場 50 指數」(S&P Digital Markets 50 Index)。 根據新聞稿,代幣化股票提供商 Dinari 與標普合作設計標普數位市場 50 指數,並將創建一種追蹤該基準的代幣。該指數旨在追蹤與加密生態系統相關的多家公司與數位資產,將加密貨幣與上市的加密概念股結合於一個綜合指數之中。 標普道瓊指數產品與營運長 Cameron Drinkwater 表示: 「加密貨幣與更廣泛的數位資產產業正從邊緣走向全球市場中更具代表性的地位。標普道瓊擴大的指數系列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一致且以規則為基礎的工具,以評估並獲取曝險。從北美到歐洲再到亞洲,市場參與者正逐漸將數位資產視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無論是為了分散風險、追求成長,還是創新策略。」 Drinkwater 補充說:「就像傳統金融市場一樣,獨立的基準指數能為數位資產生態系統帶來透明度與可及性。」 標普表示,標普數位市場 50 指數將包含 35 家涉足數位資產營運、基礎設施、金融服務、區塊鏈應用及技術支援的公司,同時結合來自「標普加密貨幣廣泛數位市場指數」(S&P Cryptocurrency Broad Digital Market Index)的 15 種加密貨幣。該公司認為,這樣的設計能為有意探索加密相關機會的市場參與者,提供涵蓋加密貨幣與股票兩個面向的綜合表現衡量。 Dinari 商務長 Anna Wroblewska 表示:「透過 dShares 讓標普數位市場 50 指數可投資化,我們不只是將指數代幣化,而是在展示區塊鏈基礎設施如何現代化可信賴的指標。」
  • 10:09

    BNB 過去一週上漲近 30%,市值突破 1,800 億鎂;躍升全球第三大加密貨幣

    由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所巨頭 Binance(幣安)開發的 L1 區塊鏈 BNB Chain 的原生代幣 BNB,近期迎來生態系統的大爆發,一舉躍升為全球第三大加密貨幣。 上週五,BNB 首度突破 1,100 美元大關,並在本週二再創新高,將歷史高點推升至 1,326 美元,近七天漲幅接近 30%,撰寫本文時價格略為回落,但市值仍達 1,820 億美元,超越 USDT 與 Ripple(XRP),排名僅次於比特幣(BTC)與以太坊(ETH)。 BNB 的爆發式上漲與生態系統的蓬勃發展有關。除了去中心化交易所 Aster 的成功以外,4、幣安人生、PALU 等迷因幣的誕生,更是進一步助長了 BNB 的漲勢。自 10 月 1 日以來,比特幣(BTC)市值 僅上升約 5%;以太坊(ETH) 漲幅約 8.4%。相較之下,BNB 市值卻暴增近 30%%,在短短一週內增加了約 400 億美元,漲勢明顯領先其他主流資產。 整體加密貨幣總市值自 10 月初以來僅成長 5.5%,顯示 BNB 的表現遠超大盤,也使比特幣與以太坊的市場主導地位略有下降。
  • 09:51

    數百次數據模擬分析表明:比特幣本月有 50% 機率突破 14 萬美元

    根據經濟學家 Timothy Peterson 以過去十年的市場數據進行模擬分析,比特幣(BTC)本月有 50% 的機率收於 14 萬美元以上。 Timothy Peterson 在週三於 X(前 Twitter)發文指出:「比特幣本月收在 14 萬美元以上的機率為 50%,而低於 13.6 萬美元的機率為 43%。」 https://twitter.com/nsquaredvalue/status/1975606703144989042 根據 CoinMarketCap 數據,比特幣目前報 12.2 萬美元左右,若要達到 14 萬美元,需再上漲約 14%。 Timothy Peterson 表示,模擬顯示「比特幣 10 月的漲勢可能已經實現一半」。他解釋道,這項分析以 2015 年以來的每日價格資料為基礎,模擬市場的長期行為與波動節奏。他強調,這並非主觀預測,而是排除了短期情緒與市場雜訊的干擾,根據數據運算出的「機率模型」: 「結果提供了一個清晰、以機率為基礎的價格路徑圖,顯示比特幣最有可能的走勢範圍...這不是人類情緒或偏見的結果,而是來自上百次真實數據模擬。每一個預測都依循相同邏輯,反映比特幣過往重複出現的波動節奏與市場節律。」 若以 10 月 1 日的開盤價約 11.65 萬美元計算,若比特幣漲至 14 萬美元,月漲幅將達 20.17%,幾乎與比特幣自 2013 年以來 10 月平均漲幅 20.75% 相符。根據 CoinGlass 數據,自 2013 年以來,10 月是比特幣表現第二佳的月份,僅次於平均上漲 46.02% 的 11 月。 不過,他也承認,比特幣過去多次出現「偏離歷史模式」的情況,即使數據顯示高信心,也可能與實際走勢不符。 Timothy Peterson 強調,比特幣市場短期內並非隨機波動,而是受到「流動性、情緒與倉位週期」影響: 「10 月具有歷史意義,它通常標誌著機構資本週期的轉折點——第三季度的投資組合再平衡結束、基金進入新會計年度規劃,以及年底報告期的到來。」 這意味著,隨著機構資金重新布局,比特幣或迎來新一波結構性漲勢。 參考來源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contact@zombit.info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