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mbie
> > > >
> > > >

calendar 07/04 星期五

  • 21:09

    富蘭克林示警加密財務公司風險,恐爆發螺旋式下跌

    富蘭克林坦伯頓數位資產部門 Franklin Templeton Digital Assets 的分析師警告說,儘管企業加密貨幣財務策略熱潮帶來了一些利多,但也可能引發特別危險的「負向反饋循環」情境。 越來越多上市公司採用加密貨幣財務策略(Crypto treasury),透過發行股票、可轉換票據和特別股等方式融資,以購入並持有比特幣(BTC)、以太幣(ETH)或 Solana(SOL)等加密資產,作為資產負債表的一部分。根據 Bitcoin Treasuries 的數據,光是在比特幣方面,就有 135 間上市公司採用這套策略。 富蘭克林分析師在週三發布的報告中指出,這種高度投機性的做法是受 Michael Saylor 的 Strategy(前稱為微策略)所啟發,該公司股價自 2020 年開始囤積比特幣以來大幅上漲。後來許多公司也透過各種金融工具——如按市價發行(ATM)、上市後私募投資(PIPEs)、特別股、可轉債、擔保票據、SPAC 或反向併購——籌資數十億美元購買加密貨幣。 除了 Strategy 之外,將比特幣納入儲備的公司還包括 Metaplanet、Twenty One。富蘭克林在報告中也列舉了 SharpLink(持有以太幣)、Upexi(持有 SOL)和 Sol Strategies(持有 SOL)等公司。 加密貨幣財務公司的優勢 富蘭克林分析師指出,企業加密貨幣財務策略具有引人注目的優勢,特別是能以高於資產淨值(NAV)的價格籌資,這使公司可以在股價高於其加密資產淨值的情況下發行股份,即使幣價波動,發行股票仍具增值效果。 分析師表示:「有趣的是,加密資產的波動性(通常被視為風險)是這種策略的關鍵推動因子,波動性增加了可轉換票據等金融工具中嵌入期權的價值。」 加密貨幣價格上漲也能提升公司的市值,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形成正向回饋循環。分析師還補充說,對於持有權益證明(PoS)資產(如 ETH、SOL)的公司來說,質押(staking)還能提供額外的收益來源,作為資產升值以外的補充收入。 風險 然而,分析師警告指出,這種模式也存在重大風險。如果 mNAV(即市值除以其比特幣價值)低於 1,發行新股就會產生稀釋效果,公司可能難以在不損害現有股東權益的情況下繼續籌資,最終導致資本形成受阻,並打破原本的正向循環。 分析師表示,更糟的情況是,加密貨幣價格的下跌可能引發負向回饋循環,企業被迫出售資產以維持股價,進一步壓低加密貨幣價值和投資者信心,引發一波自我加劇的下行螺旋。 「企業加密貨幣財務儲備模式代表了機構採用加密貨幣的新階段,但也不是沒有風險。」分析師總結道:「能否維持 NAV 的溢價、持續增值交易以及度過市場波動,對這些公司的長期成敗至關重要。」 分析師補充說,如果溢價得以維持,這種模式仍可能蓬勃發展。然而,若遭遇重大回調或長期熊市,可能陷入螺旋式下跌,使這些公司變成高風險投資。 資料來源
  • 20:49

    幣安任命前 Gemini 歐洲執行長為歐洲與英國負責人,負責領導歐洲市場相關監理合作

    Lynch 擁有逾 20 年橫跨金融科技、銀行與數位資產領域的領導經驗,將引領幣安在歐洲市場的發展,並強化其在受監管市場中的領導地位 幣安(Binance)宣布任命 Gillian Lynch 為歐洲及英國負責人。Lynch 擁有超過二十年的領導經驗,橫跨傳統銀行業、金融科技以及數位資產創新領域。 此次任命正值幣安於歐洲重點監管市場持續深化布局的關鍵時刻,展現出幣安對審慎監理、用戶保護與區域永續成長的長期承諾。 在新職位上,Lynch 將全面負責幣安於歐洲及英國市場的策略規劃、日常營運與監理溝通事務。她將致力於推動區域業務成長、深化與政策制定者及監理機構的合作關係,並確保幣安持續最高的合規、透明及用戶保護營運標準。 幣安執行長鄧偉政(Richard Teng) 表示:「Gillian 擁有金融科技領導力、深厚的監理與合規專業知識,以及傳統銀行從業背景,這樣獨特的組合使她成為領導幣安在歐洲與英國業務的最佳人選。她的加入正值產業發展的關鍵時刻,我們相信在她的帶領下,幣安將持續為歐洲負責任的創新設立標準,並在為下一個十億用戶塑造金融未來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對於此次任命,Gillian Lynch 表示:「此時加入幣安,令人無比興奮。加密產業正邁入全球合法化與成熟發展的新時代,特別是在如 MiCA 等變革性監理框架逐步成形的背景下。我期待延續幣安在歐洲與英國市場的強勁動能,與監理機構、政策制定者以及社群密切合作,強化市場信任,堅守幣安對用戶的最高承諾,並攜手打造更具包容性與韌性的數位資產生態系統,讓幣安站在這場變革的最前線。」 在加入幣安之前,Gillian 曾擔任 Gemini 歐洲執行長,負責該公司在歐洲市場的拓展與營運擴張。在任職期間,她主導公司取得重要監理許可,包括在愛爾蘭央行註冊成為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以及獲得電子貨幣機構(EMI)資格。 在轉戰數位資產領域前,Lynch 曾在傳統金融業擔任多項高層管理職務,其中包括於愛爾蘭銀行(Bank of Ireland)任職超過15年,經歷包含愛爾蘭零售策略與規劃主管、英國資訊與營運主管等要職。她亦曾擔任現代銀行即服務(Banking-as-a-Service)平台 Leveris 的策略長與營運長等高階主管職位。
  • 18:25

    Berachain 生態持續失血,兩個月內鎖倉資金蒸發逾 20 億美元

    Berachain 曾以迷因和一種名為「流動性證明」(PoL)的創新共識機制,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引發大量關注。然而,如今這條曾被寄予厚望的 Layer 1 區塊鏈正面臨生態萎縮,用戶與資金大規模流失。 DefiLlama 的數據顯示,Berachain 的總鎖倉價值(TVL,衡量區塊鏈中用戶資金量的指標)已從兩個月前的 35 億美元高點驟降至 6.46 億美元,其原生代幣 BERA 則在同一期間下跌近 90%。截稿前,BERA 交易價格為 1.67 美元。 來源:DefiLlama 加密貨幣分析平台 Oak Research 執行長 Artem Sinyakin 在接受《DL News》表示: 「Berachain 的問題在於高完全稀釋估值(FDV)及低流通量模型,這種設計在過去幾個月來受到廣泛批評。」 「高 FDV、低流通量」的代幣通常在發行時只有少量供應,但估值卻被設定得很高,大部分的代幣最初會鎖倉,預留給團隊成員與風險投資人。這種做法在幣圈內頗具爭議,批評者指出,這種機制偏向內部人士與創投機構,因為他們傾向在代幣解鎖後大量拋售,從而造成幣價崩跌。 但就 Berachain 而言,代幣解鎖要到明年才開始,而現在看起來,散戶投資人已經提前開始出場。Sinyakin 在談及該區塊鏈的價值下滑時表示: 「由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來自風險投資公司的解鎖,所以這波下跌主要是因為用戶流失,而非因代幣大量釋出造成的通膨壓力。」 Berachain 的運作模式 Berachain 的商業模式原本旨在將流動性提供與代幣激勵機制結合,投資人只要為該區塊鏈提供流動性,就能獲得 BERA 代幣作為報酬。 再質押協議 Lair Finance 核心開發者 Evan 在接受《DL News》表示: 「為了維持流動性證明金庫結構的可持續性,Berachain 需要源源不絕的新興發幣協議,或少數成功的去中心化應用,能夠提供其代幣作為獎勵。」 在 Berachain 的經濟繁榮時,BERA 代幣的流動性金庫曾提供平均 150% 的年化收益率。即使是投入穩定幣的投資人,就連投資穩定幣的用戶也能獲得 20% 到 60% 的收益。一些精明的投資人甚至將資金投入像 Infrared、Kodiak 和 Honey 這類協議,追求雙重激勵金庫帶來的超高收益。 這些高報酬由 BERA 代幣排放所支撐,在幣價接近 14.83 美元的歷史高點時帶來了可觀的收益。但隨著 BERA 價格崩跌,代幣發放價值大幅下降,整體收益也隨之縮水。如今,即使是採用高風險策略、原本承諾高報酬的金庫,年化收益率也不到 10%。 激勵失效後,生態如何逆轉? 隨著投資人調整資金配置,Berachain 的流動性金庫開始出現資金外流,流向以太坊(Ethereum)和 Solana 等更具吸引力的區塊鏈。Oak Research 分析師 Tx_Analysor 表示:「即使是再先進的共識機制,若沒有實際用戶採用,也無法拯救一個項目。」 對 DeFi 區塊鏈而言,若缺乏流動性,就有崩潰的風險。一旦像流動性金庫這類的關鍵基礎設施失去資金,平台賺取手續費的能力也將隨之消失。隨著鏈上活躍錢包數量已下滑近九成, Berachain 正面臨淪為「鬼鏈」的危機。 為了遏止頹勢,Berachain 的開發者必須設法重新調整激勵機制,讓整個生態重新運轉,以吸引資金回流。Lair Finance 的 Evan 表示: 「我們需要一些能發行代幣的新興團隊,他們必須與這條區塊鏈及其用戶的利益方向一致,這些代幣價值要能增長,並能吸引市場關注。」 資料來源:DL News
  • 18:15

    CoinEx 研究院 2025 年 6 月報告:比特幣處於十字火線

    2025 年 6 月,比特幣在波動與韌性之間展現其市場特性。由於中東局勢緊張,其價格一度下跌,但隨著地緣政治風險的緩解,月底時實現強勢反彈。同時,Circle 的里程碑式首次公開募股(IPO)顯示市場對加密資本市場日趨成熟的信心提升。現實世界資產(RWA)在美國、歐洲與亞洲的監管突破支持下持續飆升。穩定幣發行額回升至 50 億美元,在宏觀逆風中維持了多頭市場的基礎。這些事件共同顯示出數位資產市場正迅速從投機走向機構級採用。 市場概況:比特幣跌破 10 萬美元 比特幣於 6 月初接近 105,000 美元,但因美國空襲伊朗核設施,一度下滑至 98,200 美元,顯示市場對地緣政治風險極為敏感。隨著以色列與伊朗於 6 月 24 日達成停火協議,比特幣價格迅速反彈至 108,000 美元附近。美聯儲則維持利率不變,同時暗示 2025 年稍後可能降息。然而,持續的通脹、中國新一輪關稅與貿易緊張局勢,仍使市場保持謹慎但具韌性。 資料來源: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截至 2025 年 6 月 18 日 比特幣市佔率維持強勢 儘管受到地緣政治衝擊,比特幣依然回升至其高位交易區間的上緣。目前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市場正等待是否突破,或重新測試 105,000 美元的紅色支撐區。 BTC 市佔率(Bitcoin Dominance)於整個 6 月持續上升,無明顯回落跡象。山寨幣季(Altseason)仍未出現,短期內仍顯遙遠。 Circle 上市:加密產業邁向公開市場 6 月,Circle 正式上市,標誌著加密產業與傳統金融市場融合的重要里程碑。首日開盤價為 69 美元,最高衝至 103.75 美元,收盤為 83.23 美元,公司估值達 184 億美元。至 6 月底,股價上漲至 180 美元,市值攀升至 400 億美元。 Circle 的亮眼表現為加密企業上市樹立典範。Kraken、Gemini、Bullish、BitGo、Consensys、Chainalysis 等公司被認為是未來潛在的上市候選人。 現實世界資產(RWA)爆炸性增長 RWA 持續鞏固其作為加密領域增長最快的賽道地位。若不計入穩定幣,鏈上 RWA 市值突破 230 億美元,年初至今增長超過 85%;若計入穩定幣,整體代幣化現實資產市場總市值超過 2,000 億美元。 以太坊在 RWA 領域的市佔率達 59%,仍為主導平台。其中,貝萊德(BlackRock)的 BUIDL 基金表現亮眼,資產規模已達 27 億美元,成為推動 RWA TVL(總鎖倉價值)的關鍵驅動力。 RWA 的迅猛發展背後,是全球監管明確化的強力支撐。在美國,參議院通過了《GENIUS 法案》,為美元支持的穩定幣與 RWA 工具提供監管明確性。歐洲方面,《MiCA 加密資產市場法規》自 2024 年 12 月全面生效。亞洲則由香港與新加坡領銜,啟動代幣化基礎設施的監管沙盒試驗。 全球監管:穩定幣與代幣化資產 2025 年 6 月 17 日,美國參議院以 68 比 30 的票數通過《GENIUS 法案》,並將其提交眾議院進一步審議。該法案旨在推動美元穩定幣的創新與合規發展。 全球範圍內,穩定幣的監管環境正加速清晰化。歐盟已於 2024 年 12 月 30 日全面實施《MiCA 法規》。香港則於 2025 年 5 月 21 日推出本地穩定幣監管架構,與國際標準接軌。 穩定幣資金回流,用途轉向支付場景 6 月穩定幣發行重啟,總量回升至 50 億美元,結束數月停滯局面。這一回升有助維持當前牛市週期的結構完整性,確保市場的流動性與資金深度。 然而,穩定幣的主要用途正在從投機與交易轉向支付與應用場景。CoinEx 研究院指出,需要持續觀察與調整對穩定幣指標的解讀方式,以適應市場週期的變化。 展望七月:宏觀風險、降息預期與資本輪動 隨著 2025 年 7 月的開始,加密市場正處於風險與機遇並存的交叉點。雖然伊朗與以色列的停火緩解了地緣政治緊張,但通脹、關稅與全球宏觀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比特幣在技術形態上依然強勢,若突破失敗,可能重新測試 105,000 美元支撐位。BTC 主導地位仍高,短期內山寨幣難以迎來行情。 從 ETF 資金流入到 Circle 上市,機構資金正在加速進場,反映出對加密基礎建設的信任提升。同時,RWA 的快速崛起、《GENIUS 法案》的通過、MiCA 的實施,以及亞洲沙盒的推進,都顯示市場正朝向更成熟、合規與現實應用導向的方向發展。7 月可能成為資本轉向實用性、合規性與現實場景應用的重要轉折點。 關於 CoinEx CoinEx 成立於 2017 年,是一家以用戶為核心、屢獲殊榮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由全球領先礦池 ViaBTC 打造。作為最早發布「儲備證明」的交易所之一,CoinEx 致力於保障用戶資產 100% 安全。平台提供超過 1,400 種幣種與專業級交易功能,服務超過 1,000 萬用戶,遍佈全球 200 多個國家與地區。CoinEx 同時擁有原生代幣 CET,透過激勵機制豐富用戶參與並賦能整體生態。 想了解更多,請造訪: Website | Twitter | Telegram | LinkedIn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本文為官方提供之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投資建議,讀者務必自行做好審慎評估。
  • 14:58

    Ondo Finance 與 Pantera 合作啟動 2.5 億美元戰略投資計畫,推動鏈上資本市場發展

    代幣化資產發行商 Ondo Finance 週四宣布啟動 2.5 億美元的戰略投資計畫 Ondo Catalyst,專注於 Ondo 生態的投資以及推動鏈上資本市場發展的戰略投資,以加速現實資產(RWA)的代幣化進程。 根據公告,該計畫獲得區塊鏈創投公司 Pantera Capital 的支持,他們將獨立評估並投資項目,而 Catalyst 將支援跨 Ondo 生態系統構建的項目,特別聚焦於推動代幣化資產效用、可擴展性和普及的下一代金融應用。 Ondo Finance 創辦人暨執行長 Nathan Allman 表示:「金融系統正在經歷根本性的升級。透過 Ondo Catalyst,我們正在推動這場從封閉、需許可的系統向開放鏈上經濟的轉型。藉由支持釋放代幣化資產實際用途的基礎設施與應用,我們正協助重塑全球資本流動的方式。」 Ondo 在公告中提到了兩個特別具備合作潛力的關鍵領域,首先是協議與平台,涵蓋能與代幣化現實資產(RWA)整合或擴展其功能的核心金融應用、DeFi 協議與開發平台;其次是基礎設施,即支撐代幣化金融運作的基礎技術,包括託管、合規、身份識別與資料互通性。
  • 13:36

    Arthur Hayes:真正的穩定幣遊戲不是押注 Circle,請做多比特幣和摩根大通

    不要再坐在場邊,等待鮑威爾來為牛市「加持」。 原文標題:”Quid Pro Stablecoin” 作者:BitMEX 共同創辦人 Arthur Hayes 編譯:深潮 TechFlow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決策的依據,也不應被視為投資交易的建議或推薦。) 股權投資者一直高呼:「穩定幣,穩定幣,穩定幣;Circle,Circle,Circle。」 他們為何如此看好?因為美國財政部長(BBC)這樣說: 結果就是這張圖表: 這是一張 Circle 與 Coinbase 市值對比的圖表。請記住,Circle 必須將其淨利息收入的 50% 上交給其「爸爸」Coinbase。然而,Circle 的市值竟然接近 Coinbase 的 45%。這不禁讓人深思…… 另一個結果是這張讓人心酸的圖表(因為我持有的是比特幣而不是 $CRCL): 這張圖表顯示的是 Circle 的價格除以比特幣價格,並以 Circle 上市時的指數 100 為基準。自 IPO 以來,Circle 的表現比比特幣高出近 472%。 加密圈的狂熱者們應該問自己:BBC 為何如此看好穩定幣?為什麽《Genius 法案》能獲得兩黨支持?難道美國政客真的關心金融自由?還是另有隱情? 或許政客們在抽象層面上確實關心金融自由,但空洞的理想並不能推動實際行動。一定有其他更現實的原因,才讓他們對穩定幣態度大轉彎。 回顧 2019 年,Facebook 曾試圖將穩定幣 Libra 整合到其社交媒體帝國中,但因政界人士和美聯儲的反對而被迫擱置。要理解 BBC 對穩定幣的熱情,我們需要審視他面臨的主要問題。 美國財政部長 Scott “BBC” Bessent 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其前任 Janet “壞女孩” Yellen 面臨的問題如出一轍。他們的上司(即美國總統和國會議員)喜歡花錢卻不願加稅。於是,籌措資金的重任落在了財政部長身上,他們需要通過借貸以合理的利率為政府提供資金。 然而,很快市場就表現出對高負債發達經濟體的長期國債並不感興趣——尤其是在高價格/低收益率的情況下。這就是 BBC 和 Yellen 在過去幾年中目睹的「財政困境」: 全球國債收益率的蹦床效應: 以下是 30 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對比圖:英國(白色)、日本(金色)、美國(綠色)、德國(粉紅色)、法國(紅色) 如果收益率上升已經夠糟糕了,那麽這些債券的實際價值更是雪上加霜: 實際價值 = 債券價格 / 黃金價格 TLT US 是一個跟蹤 20 年以上國債的 ETF。以下圖表顯示 TLT US 除以黃金價格並以 100 為基準指數。過去五年中,長期國債的實際價值暴跌了 71%。 如果過去的表現還不足以讓人擔憂,那麽 Yellen 和現任財政部長 Bessent 還面臨以下限制: 財政部的債券銷售團隊必須設計一個發行計劃,以應對以下需求: 每年約 2 萬億美元的聯邦赤字 2025 年到期的 3.1 萬億美元債務 這是一張圖表,詳細展示了美國聯邦政府的主要支出項目及其同比變化。請注意,每一項主要支出的增長速度都與美國名義 GDP 增速持平甚至更快。 此前的兩張圖表顯示,目前未償國債的加權平均利率低於所有國債收益率曲線上的點位。 金融體系以名義上無風險的國債作為抵押發行信用。因此,必須支付利息,否則政府將面臨名義上的違約風險,而這將摧毀整個法幣金融體系。由於國債收益率曲線整體高於當前債務的加權平均利率,隨著到期債務以更高利率再融資,利息支出將持續增加。 國防預算不會下降,畢竟美國目前捲入了烏克蘭和中東的戰爭。 醫療支出將持續增加,尤其是在 2030 年代初期,嬰兒潮一代進入需要大量醫療服務的高峰期,這些費用主要由美國政府資助的大型制藥公司承擔。 控制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不超過 5% 當 10 年期收益率接近 5% 時,MOVE 指數(衡量債市波動性)飆升,金融危機往往隨之而來。 以刺激金融市場的方式發行債務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數據顯示,儘管數據僅截至 2021 年,但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美國股市持續上漲,資本利得稅收入也隨之飆升。 美國政府需要通過對股市年復一年的收益徵稅來避免巨額財政赤字。 美國政府的政策始終傾向於服務富有的資產所有者。在過去,只有擁有財產的白人男性才有投票權。儘管現代美國實現了普選權,但權力仍然源自控制上市公司財富的少數人。數據顯示,約 10% 的家庭掌控著超過 90% 的股市財富。 一個顯著的例子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通過印鈔救助銀行和金融體系,但銀行仍被允許收回人們的房屋和企業。這種「富人享受社會主義,窮人承受資本主義」的現象,正是為何紐約市長候選人 Mamdani 在窮人中如此受歡迎的原因——窮人也希望分得一些「社會主義」的好處。 在美聯儲實施量化寬鬆(QE)政策時,財政部長的工作相對簡單。美聯儲通過印鈔購買債券,不僅讓美國政府以低成本借貸,還推高了股市。然而,現在美聯儲至少在表面上必須表現出對抗通脹的姿態,無法降息或繼續實施 QE,財政部不得不獨自承擔重任。 2022 年 9 月,市場因對美國歷史上最大和平時期赤字的持續性及美聯儲鷹派立場的擔憂,開始邊際拋售債券。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兩個月內幾乎翻倍,股市從夏季高點下跌近 20%。此時,前財政部長 Yellen 推出了被 Hudson Bay Capital 稱為「激進債務發行」(ATI)的政策,通過發行更多短期國債(國庫券)而非附息債券,將美聯儲的逆回購(RRP)餘額削減了 2.5 萬億美元,為金融市場注入了流動性。 這一政策成功實現了控制收益率、穩定市場和刺激經濟的目標。然而,目前 RRP 餘額幾乎枯竭,現任財政部長 Bessent 面臨的問題是:在當前環境下,他如何在高價格、低收益率的情況下找到數萬億美元的資金來購買國債? 2022 年第三季度的市場表現極為艱難。以下圖表展示了納斯達克 100 指數(綠色)與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白色)的對比。在收益率飆升的同時,股市出現大幅下跌。 ATI 政策有效地降低了 RRP(紅色),並推動了金融資產如納斯達克 100(綠色)和比特幣(品紅色)的上漲。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白色)始終未突破 5%。 美國大型「太大而不能倒」(TBTF)銀行擁有兩個資金池,可以隨時準備在有足夠利潤潛力的情況下購買數萬億美元的國債。這兩個資金池分別是: 活期/定期存款 美聯儲持有的準備金 本文重點關注八家 TBTF 銀行,因為它們的存在和盈利能力依賴於政府對其負債的擔保,而銀行監管政策也更傾向於照顧這些銀行,而非非 TBTF 銀行。因此,只要能獲得一定程度的利潤,這些銀行會配合政府的要求。如果財政部長(BBC)要求它們購買國債,他將以無風險的回報作為交換。 BBC 對穩定幣的熱情,可能源於通過發行穩定幣,TBTF 銀行能夠釋放高達 6.8 萬億美元的國庫券購買力。這些沉睡的存款可以在法幣金融系統中重新槓桿化,從而推動市場上揚。在接下來的部分中,將詳細介紹如何通過發行穩定幣實現國庫券購買,以及如何提升 TBTF 銀行的盈利能力。 此外,還將簡要說明如果美聯儲停止支付準備金利息,可能釋放高達 3.3 萬億美元用於購買國債。這將成為另一個雖然技術上不是量化寬鬆(QE),但對固定供給的貨幣資產(如比特幣)具有類似積極影響的政策。 現在,讓我們來了解 BBC 的新寵——穩定幣,這一「貨幣重型武器」。 穩定幣流動模型 我的預測基於以下幾個關鍵假設: 國債獲得補充杠杆率(SLR)的全面或部分豁免 豁免意義:銀行無需為其國債投資組合持有權益資本。如果全面豁免,銀行可以用無限槓桿購買國債。 近期政策變化:美聯儲剛剛投票決定減少銀行對國債的資本要求,預計這一提案將在未來三到六個月內釋放高達 5.5 萬億美元的銀行資產負債表容量,用於購買國債。市場具有前瞻性,這種購買力可能會提前湧入國債市場,從而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收益率。 銀行是以利潤為導向、損失最小化的組織 長期國債的風險教訓:2020 至 2022 年,美聯儲和財政部敦促銀行大量購買國債,銀行紛紛購買了收益率較高的長期附息債券。然而,到 2023 年 4 月,由於美聯儲政策利率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最快速上升,導致這些債券出現巨大虧損,三家銀行在一週內倒閉。 TBTF 銀行的保護傘:在 TBTF 銀行領域,美國銀行的「持有至到期」債券投資組合的虧損已超過其全部權益資本。如果被迫按市場價格計價,該銀行將面臨破產。為解決危機,美聯儲和財政部通過「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TFP)有效地將整個美國銀行系統國有化。非 TBTF 銀行仍可能虧損,如果因國債虧損導致破產,其管理層將被撤換,銀行可能廉價出售給 Jamie Dimon 或其他 TBTF 銀行。因此,銀行首席投資官(CIO)對大量購買長期國債持謹慎态度,擔心美聯儲再次通過加息「抽地毯」。 國庫券的吸引力:銀行會購買國庫券,因為它們實際上是高收益、零期限的類現金工具。 高淨利息收益率(NIM)是關鍵:銀行只有在國庫券能帶來較高淨利息收益率,並且無需或僅需極少資本支持的情況下,才會用存款購買國庫券。 摩根大通(JP Morgan)近期宣布計劃推出名為 JPMD 的穩定幣。JPMD 將運行在 Coinbase 基於以太坊開發的二層網絡 Base 上。由此,摩根大通的存款將分為兩種類型: 一、傳統存款(Regular Deposits) 雖然也是數字化存款,但其在金融系統中的流動需要銀行間使用傳統的老舊系統進行對接,並需要大量人工監管。 傳統存款只能在工作日(周一至周五)上午 9 點到下午 4:30 之間轉移。 傳統存款的收益率極低,根據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數據,普通活期存款的平均收益率僅為 0.07%,一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為 1.62%。 二、穩定幣存款(JPMD) JPMD 基於公共區塊鏈(Base)運行,客戶可以全年 24/7 全天候使用。 根據法律規定,JPMD 不能支付收益,但摩根大通可能會通過提供豐厚的現金返還消費獎勵來吸引客戶將傳統存款轉換為 JPMD。 是否允許提供質押收益(staking yield)目前尚不明確。 質押收益:客戶將 JPMD 鎖定在摩根大通期間,獲得一定的收益回報。 客戶之所以會將資金從傳統存款轉移到 JPMD,是因為 JPMD 更加實用,同時銀行還提供現金返還等消費獎勵。目前,TBTF 銀行的活期和定期存款總額約為 6.8 萬億美元。由於穩定幣產品更優越,傳統存款將迅速被轉換為 JPMD 或其他 TBTF 銀行發行的類似穩定幣。 如果所有傳統存款都轉化為 JPMD,摩根大通將能夠大幅削減合規和運營部門的成本。以下是具體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降低成本。如果所有傳統存款都轉化為 JPMD,那麽摩根大通可以有效地取消其合規和運營部門。讓我來解釋為什麽當傑米·戴蒙(Jamie Dimon)了解到穩定幣的實際運作方式時會如此興奮。 合規工作從高層來看,是一套由監管機構制定並通過一群使用上世紀 90 年代技術的人類執行的規則。這些規則的結構類似於:如果發生某情況,那麽執行某行動。這種「如果/那麼」的關係可以由一名高級合規官員解釋,並被編寫成一套規則,供 AI 代理完美執行。由於 JPMD 提供完全透明的交易記錄(所有公共地址均已公開),一個接受過相關合規法規訓練的 AI 代理可以完美地確保某些交易永遠不會被批准。AI 還可以即時準備任何監管機構要求的報告。而監管機構可以驗證數據的準確性,因為所有數據都存在於公共區塊鏈上。總體來看,「大到不能倒」(TBTF)的銀行每年在合規以及遵守銀行監管所需的運營和技術上花費 200 億美元。通過將所有傳統存款轉化為穩定幣,這一成本將幾乎降至零。 摩根大通推動 JPMD 的第二個原因是,這讓銀行能夠用託管的穩定幣資產(AUC)無風險地購買數十億美元的國庫券(T-bills)。這是因為國庫券幾乎沒有利率風險,但其收益率接近聯邦基金利率(Fed Funds Rate)。請記住,根據新的槓桿率要求(SLR),TBTF 銀行擁有 5.5 萬億美元的國庫券購買能力。銀行需要找到一筆閒置的現金儲備來購買這些債務,而穩定幣託管的存款是完美的選擇。 一些讀者可能會反駁說,摩根大通已經可以用傳統存款購買國庫券。我的回答是,穩定幣是未來,因為它們不僅能創造更好的客戶體驗,還能讓 TBTF 銀行節省 200 億美元的成本。僅憑這項成本節約,就足以激勵銀行接受穩定幣;額外的淨息差(NIM)收益則是錦上添花。 我知道很多讀者可能想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投入到 Circle($CRCL)或下一個閃亮的穩定幣發行商。但千萬別低估「大到不能倒」(TBTF)銀行在穩定幣領域的盈利潛力。如果我們以 TBTF 銀行的平均市盈率(P/E)14.41倍為基礎,將其與成本節約和穩定幣淨息差(NIM)潛力相乘,結果是 3.91 萬億美元。 目前八家 TBTF 銀行的總市值約為 2.1 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穩定幣可能使 TBTF 銀行的股價平均上漲 184%。如果市場上有一種非共識性的投資策略可以規模化執行,那就是基於這一穩定幣理論,做多一個等權重的 TBTF 銀行股票組合。 競爭如何? 不用擔心,《Genius Act》(天才法案) 確保非銀行發行的穩定幣無法大規模競爭。該法案明確禁止像 Meta 這樣的科技公司發行自己的穩定幣;它們必須與銀行或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合作。當然,理論上任何人都可以獲得銀行牌照或收購現有銀行,但所有新所有者都必須得到監管機構的批准。至於這需要多長時間,拭目以待吧。 另外,法案中還有一項條款將穩定幣市場拱手讓給銀行,那就是禁止向穩定幣持有者支付利息。由於無法通過支付利息與銀行競爭,金融科技公司將無法以低成本吸引存款離開銀行。即便是像 Circle 這樣成功的發行商,也永遠無法觸及 6.8 萬億美元 的 TBTF 傳統存款市場。 此外,像 Circle 這樣的金融科技公司和小型銀行並沒有政府對其負債的擔保,而 TBTF 銀行則享有這一保障。如果我的母親要使用穩定幣,她一定會選擇由 TBTF 銀行發行的穩定幣。像她這樣的嬰兒潮一代(Boomers)永遠不會為了這種用途信任金融科技公司或小型銀行,因為它們缺乏政府擔保。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加密沙皇」大衛·薩克斯(David Sachs)對此表示認同。我相信,許多企業加密貨幣捐贈者會對結果感到不滿——在為加密貨幣競選捐款了這麽多之後,他們卻被悄無聲息地排除在美國這個利潤豐厚的穩定幣市場之外。也許他們應該改變策略,真正倡導金融自由,而不是只為那些 TBTF 銀行 CEO 的「馬桶」提供一個凳子。 簡而言之,TBTF(大到不能倒)銀行採用穩定幣的做法,不僅消除了金融科技公司對其存款基礎的競爭,還減少了對昂貴且經常表現不佳的人類合規官的需求。此外,這種方式無需支付利息,從而提高了淨息差(NIM),最終推動了其股價上漲。作為回報,為了感謝《BBC法案》(The BBC)所賦予的穩定幣禮物,TBTF 銀行將購買高達 6.8 萬億美元的國庫券(T-bills)。 ATI:Yellen 的戲碼:穩定幣與《BBC法案》 接下來,我將討論《BBC法案》如何從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中釋放出另外 3.3 萬億美元的靜態儲備。 儲備餘額利息(IORB) 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GFC)之後,美聯儲決定確保銀行不會因儲備不足而倒閉。美聯儲通過從銀行購買國庫券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來創造儲備,這一過程被稱為量化寬鬆(QE)。這些儲備靜靜地躺在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上。理論上,銀行可以將美聯儲持有的儲備轉化為流通貨幣並放貸出去,但它們選擇不這麽做,因為美聯儲通過印鈔支付給它們足夠的利息。美聯儲通過這種方式「凍結」這些儲備,以防止通脹進一步飆升。 然而,美聯儲面臨的問題是,當它加息時,儲備餘額利息(IORB)也會隨之增加。這並不利好,因為美聯儲的債券投資組合中的未實現損失也會隨著加息而增加。結果是,美聯儲陷入了資不抵債和負現金流的困境。不過,這種負現金流狀況完全是政策選擇的結果,是可以改變的。 美國參議員泰德·克魯茲(Ted Cruz)近日表示,也許美聯儲應該停止支付儲備餘額利息(IORB)。這將迫使銀行通過將儲備轉化為國庫券來彌補失去的利息收入。具體而言,我認為銀行將購買國庫券(T-bills),因為其具有高收益和類現金的屬性。 據路透社報道,泰德·克魯茲一直在推動參議院同僚取消美聯儲向銀行支付儲備利息的權力,他認為這一改變將有助於大幅降低財政赤字。 為何美聯儲要印鈔並阻止銀行支持「帝國」?沒有理由讓政治家反對這一政策變化。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對財政赤字情有獨鍾;為什麽不通過釋放 3.3 萬億美元 的銀行購買力進入國債市場,讓他們能夠花得更多呢?鑒於美聯儲不願協助「特朗普團隊」以「美國優先」為目標進行融資,我相信共和黨立法者將利用他們在兩院的多數席位剝奪美聯儲的這一權力。因此,下次當收益率飆升時,立法者將準備好釋放這股資金洪流,用於支持他們的肆意支出。 在結束本文之前,我想談談在《BBC法案》推行期間,美元流動性必然增加的情況下,Maelstrom 在現階段到第三季度之間的謹慎策略布局。 警示故事 儘管我對未來持非常樂觀的態度,但我認為,在特朗普的支出法案——被稱為「美麗大法案」(Big Beautiful Bill)通過後,美元流動性創造可能會出現短暫的停滯。 根據目前的法案內容,該法案將提高債務上限。儘管許多條款將成為政治博弈的籌碼,但特朗普不會簽署一項不提高債務上限的法案。他需要額外的借貸能力來支持其議程。目前沒有跡象表明共和黨會試圖迫使政府削減開支。那麽,對於交易者而言,問題在於,當財政部恢復淨借款時,這對美元流動性會產生什麽影響? 自 1 月 1 日起,財政部主要通過消耗其財政部普通帳戶(TGA,Treasury General Account)的餘額來為政府提供資金。截至 6 月 25 日,TGA 餘額為 3640 億美元。根據財政部在其最近的季度再融資公告中的指導意見,如果今天提高債務上限,TGA 餘額將通過發行債務補充至 8500 億美元。這將導致 4860 億美元的美元流動性收縮。 唯一可能緩解這一負面衝擊的主要美元流動性項目是從隔夜逆回購協議(RRP,Reverse Repo Program)中釋放資金,目前 RRP 餘額為 4610 億美元。 由於財政部普通帳戶(TGA)的補充計劃,這並不是一個明確的比特幣做空交易機會,而是一個需要謹慎操作的市場環境——牛市可能會因短期波動而被暫時打斷。我預計,從現在到 8 月傑克遜霍爾會議期間,由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發表的講話之前,市場可能會橫盤整理或略微下跌。如果 TGA 補充對美元流動性產生負面影響,比特幣可能下探至 90,000 至 95,000 美元區間。如果該補充計劃未對市場產生實質性影響,比特幣可能在 100,000 美元區間內震盪,但難以突破 112,000 美元的歷史高點。 我猜測鮑威爾可能會宣布結束量化緊縮政策(QT)或其他看似平淡卻深具影響的銀行監管政策調整。到 9 月初,債務上限將被提高,TGA 帳戶大部分已補充到位,共和黨將專注於在 2026 年 11 月的選舉中拉攏選民。屆時,隨著貨幣創造的激增,多頭將憑借強勁的綠蠟燭反擊空頭。 從現在到 8 月底,Maelstrom 將加大對質押型 USDe(Ethena USD)的配置。我們已清倉所有流動性較差的山寨幣頭寸,並可能根據市場表現減少比特幣風險敞口。今年 4 月 9 日前後買入山寨幣的風險頭寸,在三個月內實現了 2 倍至 4 倍的收益。然而,在缺乏明確流動性催化劑的情況下,山寨幣板塊可能會遭受重創。 在市場調整後,我們將有信心重新布局,尋找被低估的資產,或許能在下一輪法幣流動性創造放緩之前(預計在 2025 年第四季度末或 2026 年第一季度初),抓住 5 倍至 10 倍的收益機會。 逐步勾選 系統重要性銀行(TBTF,Too Big To Fail)對穩定幣的採用,可能為美國國債短期票據(T-bill)市場創造高達 6.8 萬億美元的購買力。 美聯儲停止支付超額準備金利率(IORB,Interest on Reserve Balances),可能進一步釋放高達 3.3 萬億美元 的 T-bill 購買力。 總體來看,由於「BBC」的政策,未來可能有 10.1 萬億美元流入 T-bill 市場。如果我的預測正確,這筆 10.1 萬億美元的流動性注入,將對風險資產產生與前財政部長耶倫(Yellen) 2.5 萬億美元流動性注入相似的影響——推動市場「狂飆突進」! 這為「BBC」的政策工具箱增添了又一支流動性之箭。隨著特朗普的「美麗大法案」通過並提高債務上限,這一工具可能會被迫啟用。不久之後,投資者將再次擔憂,面對即將發行的大量債務,美國國債市場究竟如何消化這些壓力而不崩潰。 有些人還在等待所謂的「貨幣戈多」(monetary Godot)——等著美聯儲主席鮑威爾(Powell)宣布新一輪無限量化寬鬆(QE)和降息,然後才賣出債券、買入加密貨幣。但我要告訴你們,這根本不會發生,至少在美國確實陷入與俄羅斯、中國或伊朗的熱戰,或者某家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瀕臨崩潰之前都不會發生。即便經濟衰退也不足以讓「戈多」現身。所以,別再聽那個「軟弱無力」的人說什麼了,去關注真正掌控局勢的人吧! 接下來的幾張圖表將展示,投資者因為等待「貨幣戈多」而遭受的機會成本。 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白線)縮減的同時,有效聯邦基金利率(黃金線)上升。按理說,這期間比特幣和其他風險資產應該會下跌。 但前財政部長「壞女孩」耶倫(Bad Gurl Yellen)並沒有讓富人失望,她通過實施 ATI(可能指資產支持的流動性工具)來穩定市場。在此期間,比特幣(黃金線)上漲了 5 倍,而隔夜逆回購(RRP)餘額則下降了 95%。 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很多金融顧問仍在勸客戶買債券,因為他們預測收益率會下降。我同意,各國央行確實會降息並印鈔,以避免政府債券市場的崩潰。此外,即便央行不行動,財政部也會有所作為。 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通過支持穩定幣監管、放寬 SLR(補充槓桿率)限制以及停止支付 IORB,美聯儲可能釋放高達 10.1 萬億美元的國債購買力。但問題是,持有債券賺 5% 到 10% 的回報真的值得嗎?你可能會錯過比特幣 10 倍漲至 100 萬美元 或納斯達克 100 指數 5 倍飆升至 10 萬點的機會,這些可能會在 2028年前實現。 真正的穩定幣「遊戲」並不是押注像 Circle 這樣的傳統金融科技公司,而是看清美國政府已經將一把價值數萬億美元的「流動性火箭筒」交到了系統重要性銀行(TBTF)的手中,並美其名曰「創新」。這不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更不是所謂的金融自由,而是披著以太坊外衣的債務貨幣化。如果你還在等著鮑威爾(Powell)對你耳語「無限量化寬鬆」(QE infinity)才敢進場冒險,那麽恭喜你——你就是市場的「接盤俠」。 相反,你應該做多比特幣,做多摩根大通(JPMorgan),而不是浪費精力在 Circle 上。穩定幣這匹「特洛伊木馬」早已潛入金融堡壘,但它打開後,裡面裝的不是自由主義者的夢想,而是充滿了用於購買美國國債短期票據(T-bill)的流動性。這些流動性將用來維持股市的高位、填補財政赤字,並安撫嬰兒潮一代(Boomer)的焦慮。 不要再坐在場邊,等待鮑威爾來為牛市「加持」。「BBC」(注:可能是對美聯儲或相關政策的戲稱)已經準備好結束鋪墊,開始用流動性洪流浸透全球市場。抓住機會,別讓自己成為被動的旁觀者。 原文連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深潮 TechFlow
  • 13:22

    歐洲資產管理巨頭 Amundi 警告:《GENIUS 法案》將削弱美元主導地位

    歐洲資產管理巨頭 Amundi 警告,美國《GENIUS 法案》的通過可能在全球引發美元穩定幣激增潮,這不僅會對全球支付體系帶來意外衝擊,甚至可能威脅美元自身的長期主導地位。 推動穩定幣=削弱美元? 美元掛鉤的穩定幣長期以來被視為維持美元霸權的重要工具,Amundi 投資長 Vincent Mortier 近日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針對美國穩定幣監管框架《GENIUS 法案》直言: 「這可能是天才之舉,也可能是災難的開端。」 但 Vincent Mortier 認為,推動穩定幣可能反而會創造出一種美元的替代形式,進一步削弱美元本身的實質地位。他指出: 「GENIUS 法案要求美元穩定幣必須由等值或更高價值的資產完全擔保。雖然這會推升對美債的需求,但也會釋出一個訊號——美元本身其實沒那麼強。」 他補充說,一旦穩定幣發行商開始儲備大規模資產、執行清算職能,它們可能將演變為「準銀行」,這對金融體系可能造成潛在風險: 「這可能會對全球支付體系產生不穩定的效果。」 《GENIUS 法案》進展與潛在影響 《GENIUS 法案》於 6 月 17 日通過參議院,目前已提交眾議院等待進一步審議。該法案核心內容是為穩定幣制定法定準備金與資本要求,並建立一套監管架構。 根據此前報導,包括 Apple、Google、Elon Musk 的 X 皆在研究發行自家穩定幣的可能性。美國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 也曾預測,到 2030 年穩定幣市場規模可能擴張至 3.7 兆美元。 目前穩定幣仍是加密市場增長最迅猛的板塊之一,其流通總值自 2023 年初以來已翻倍至超過 2,500 億美元。摩根大通分析師預測,穩定幣供應量未來幾年仍有機會再翻倍。
  • 13:07

    關稅大限將至!川普放話威脅不想談了,「直接寄信通知你要課多少稅」

    在美國總統川普再次升高貿易緊張局勢、並在下週關稅上調最後期限前放話,全球股市與指數期貨應聲下跌。 川普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政府最快將於週五開始每天向貿易夥伴發送 10 封通知信函,直接告知它們向美國出口產品所需繳納的關稅稅率,而不是一一談判數百項雙邊貿易協定。川普表示: 「我傾向直接發一封信,告訴他們要支付多少關稅,這樣比較簡單。」 此言論發表之際,距離 7 月 9 日的全球高額關稅重啟期限僅剩不到一週。大和證券首席策略師坪井雄吾表示,投資人對美方發函給貿易夥伴感到謹慎,「這正是目前市場信心未能充分釋放的原因之一」。 在關稅暫緩期間,川普已與越南、英國完成協議,並與中國達成協議框架。他表示,美國將設定 10% 的基本關稅稅率,並針對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收取更高關稅。然而,川普明言他不打算延長期限,並強調與全球 170 多個國家分別談判並不切實際。他指出: 「你可以談成更多協議,但那會非常複雜...國家實在太多了。我寧可直接寄一封信給他們,告訴他們要付多少錢才能進入美國做生意。」 儘管川普的威脅造成市場下跌,潛在的談判期限也可能引發市場動盪。但彭博策略師 Garfield Reynolds 評論指出: 「雖然 7 月 9 日的關稅期限恐引發短期動盪,但這也凸顯川普這次採取的是全球性施壓策略,反而可能減輕亞洲所承受的衝擊。隨著第二輪貿易戰展開,亞洲股市可能有機會適應甚至受惠。」
  • 12:56

    美股上市公司 Nano Labs 宣佈買入 5,000 萬鎂 BNB,加密儲備擴大至 1.6 億鎂

    納斯達克上市晶片製造商 Nano Labs 週四表示,該公司以平均每顆 672.45 美元的價格購入 74,315 顆 BNB,總金額約 5,000 萬美元,使其加密貨幣儲備總額推升至約 1.6 億美元。 https://twitter.com/NanoLabsLtd/status/1940750778945490968 這是 Nano Labs 自 6 月 24 日宣布啟動 5 億美元可轉換債券購幣計劃後的首次買入行動,目標是將 BNB 納為公司核心財庫資產,持倉量達流通供應量的 5% 至 10%。以目前價格推算,其最終持倉目標規模可高達 10 億美元。此外,根據 BitcoinTreasuries 資料,Nano Labs 同時也持有約 1,000 顆比特幣。 Nano Labs 的主要業務是設計用於比特幣挖礦與人工智慧領域的晶片。該公司於 2022 年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自上週宣布 BNB 資產配置策略以來,其股價暴漲近 200%,市值攀升至 1.81 億美元以上。 然而,週四再宣布新一輪購幣後,Nano Labs 股價收跌逾 4%,但市值仍維持在 2 億美元之上。 Nano Labs 目前已成為美國首家以 BNB 為核心儲備資產的上市企業,加入了愈來愈多將企業財庫集中於單一加密資產的公司行列。目前,微策略(Strategy)以 597,325 顆比特幣遙遙領先,而 SharpLink、BitMine、Bit Digital Immersion 等則主打以太幣。據悉,Coral Capital 團隊創辦的 Build & Build Corporation 也正籌備 1 億美元資金,計劃效仿 Nano 採取類似策略。
  • 12:16

    京東與螞蟻遊說央行開放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挑戰美元霸權

    中國電商巨頭京東與阿里巴巴關聯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正積極遊說中國人民銀行(PBOC),希望能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穩定幣,以因應美元掛鉤穩定幣在全球範圍內的快速擴張。 京東、螞蟻推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 根據路透社報導,消息人士透露,京東與螞蟻集團近期在與中國央行的私下會議中提案,呼籲允許以「離岸人民幣」為基礎的穩定幣在香港發行。他們主張,這將有助於提升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中的角色,並降低美元主導的影響力。 京東高層表示,人民幣穩定幣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當務之急」,京東創辦人劉強東 6 月也曾公開表示,該公司將在所有主要主權貨幣國家申請穩定幣發行牌照。此外,京東與螞蟻集團據稱正籌備申請香港與新加坡的穩定幣發行牌照。京東還提議,應優先在香港發行人民幣穩定幣,並逐步拓展至中國自貿區。報導稱,監管單位對此初步反應正面。 人民幣跨境支付效率低,恐加劇美元壟斷 該報導還引述 SWIFT 數據指出,截至 5 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降至 2.89%,創近兩年新低;而美元市占率高達 48%。中國銀行前副行長王永利警告,若人民幣在跨境支付方面的效率仍落後於美元穩定幣,中國將面臨戰略性風險。 香港 8 月上路穩定幣監管制度 上述討論也正值香港加速推動穩定幣監管之際。上週,香港宣布數位資產新計畫「LEAP」框架,涵蓋四大方向:法規清晰、生態成長、實務應用與人才培育。其中一大核心是建立穩定幣發行的發牌制度,該制度將自 8 月 1 日起實施,並以促進現實應用為目標。
  • 10:30

    中國 FTX 債權人限制索賠!未提異議恐失配發資格,清償款恐遭沒收

    根據 FTX 破產案 7 月 2 日提交的法庭文件,FTX 重組團隊將針對特定「潛在受限外國法域」中的債權人,將其債權列為「爭議中債權」,暫停發放清償款項,直到法律狀況釐清或法院做出最終裁定。 https://twitter.com/sunil_trades/status/1940763118998630415 此舉影響範圍甚廣,其中中國大陸被視為主要受限地區,占整體受影響債權總值的 82%。根據文件,若當局認定某債權人居住在受限國家: 該債權將被列為「爭議中債權」; FTX 將寄送通知,債權人可於 45 天內提起書面異議; 若未提出異議或異議被駁回,該債權將被沒收,其對應配發與利息將退還 FTX 恢復信託。 根據社群債權人代表 Sunil 的解釋,若中國債權人未能在期限內提出有效異議,將喪失所有清償權利。不過,他也指出,根據目前文件內容,最壞情況是債權被沒收,但債權人可選擇轉讓給合格地區的持有人,讓對方代為領回。他強調,整體制度仍掌握在 FTX 恢復信託手中,異議機制雖然存在,但債權人必須在期限內主動行動,否則將被視為自動放棄權利。 社群用戶 Will 在 X 上強烈抨擊此舉不合理,並表示已聯繫紐約律師,計劃提出異議。他指出: 「中國雖禁止加密貨幣交易,但法律承認虛擬貨幣的商品屬性,人民可以持有。儘管外匯有管制,但中國居民仍可合法持有海外美元。因此,為何匯款結算不被允許?」 他呼籲更多受影響債權人站出來提出異議,不要被無聲剝奪權益。
  • 10:04

    眾議院將於 7 月中旬迎來「加密週」,加速推進三大數位資產法案

    在美國眾議院通過川普總統的《大而美法案》後,國會領導層已宣布將於 7 月中舉行「加密週(Crypto Week)」,以審議一系列加密貨幣相關法案。 眾議院將於 7 月中審議三項加密法案 根據美國眾議院議長 Mike Johnson 、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 French Hill 與農業委員會主席  GT Thompson 週四共同發布的聲明,眾議院將在 7 月 14 日當週正式審議以下三項與數位資產相關的重大立法: 穩定幣法案(GENIUS Act) 加密市場結構法案(Clarity) 禁止央行數位貨幣直接面向個人的法案 議長強生表示:「眾議院共和黨正在果斷推進川普總統的數位資產與加密貨幣政策全盤計劃。」 穩定幣法案(GENIUS Act) 儘管外界曾猜測眾議院可能會優先考慮由自己主導的版本(STABLE Act),但現階段看來,為了配合川普總統「希望在 8 月前簽署穩定幣法案」的期程,眾議院將優先處理已由參議院通過的 GENIUS 法案。 GENIUS 法案中的規定包括: 穩定幣需以美元或等值流動資產作為 100% 擔保; 發行市值超過 500 億美元的穩定幣須接受年度審計; 為外國發行人制定進入規則。 眾議院版本(STABLE)則強調州級監管通道,並對外國發行人採取不同處理方式,但目前尚未進入全院表決程序。 加密市場結構法案(Clarity) 由金融服務與農業委員會聯合提出的《加密資產市場透明法案(Clarity)》則將建立更清晰的監管框架,具體包括: 明確劃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與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在監管上的角色; 要求加密企業揭露對散戶的財務資訊; 明確規定公司資金與客戶資金的分離機制。 該法案在 6 月獲得委員會通過。 禁止 CBDC 法案 最後一項是由多數黨黨鞭 Tom Emmer 提出的法案,目的是阻止聯準會發行「直接面向個人」的央行數位貨幣(CBDC)。Emmer 表示: 「藉由將這三項法案送交川普總統簽署,我們不僅保障美國人的金融隱私權,更實踐了讓美國成為全球加密之都的承諾。」 民主黨質疑川普涉利衝突 儘管共和黨主導議程,民主黨人對這些法案仍表達疑慮,特別是關於川普本人在加密產業中的既得利益。根據彭博報導,川普與其家族透過包括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與穩定幣項目,以及 TRUMP 和 MELANIA 迷因幣等計畫,至今已從加密貨幣領域獲利約 6.2 億美元。
  • 09:21

    眾議院通過《大而美法案》,川普稱之為「美國最棒的生日禮物」

    美國眾議院於今晨以 218 票對 214 票的些微差距,通過總統唐納.川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為其第二任期奠定首項重大立法勝利。該法案不僅涵蓋歷史性的稅改,亦包括對國防與邊境安全的擴大資金投入,並對社會福利進行大幅刪減,引發黨內外高度爭議。 國會內戰落幕,川普獲勝 該法案先前已於參議院通過,最終由副總統 J.D. Vance 投下關鍵的決勝票,使法案在 50 對 50 的僵局中過關。參眾兩院版本幾無修改,展現出川普對共和黨的強大動員能力。白宮官員形容川普是「整項立法背後的無所不在的推動力」,其多次宴請、通話與議員溝通發揮關鍵作用。 川普隨後在愛荷華州出席造勢活動時表示:「這是送給美國最棒的生日禮物,我們實現了每一個承諾。」 川普預計於美東時間 7 月 4 日下午 5 點(台灣時間 7 月 5 日凌晨)在白宮正式簽署法案成為法律。 黨內強硬派終讓步 儘管包括肯塔基州的 Thomas Massie 與賓州的 Brian Fitzpatrick 在內的兩名共和黨議員投下反對票,但大部分原本持保留態度的保守派議員最終轉向支持。眾議院自由核心小組主席 Andy Harris 表示,他是在獲得白宮保證將落實數兆美元的削支承諾後改變立場。對此,威斯康辛州議員 Derrick Van Orden 評論: 「他們已經玩這種把戲 19 次了,自由核心小組(共和黨內的保守派)的影響力已經結束。」 重稅減、重砍社福、擴張國防與邊境開支 該法案內容龐雜,約千頁,涵蓋: 重大減稅,包括社會安全福利與小費、加班薪資免稅; 對綠能稅收優惠進行逐步淘汰; 增加對國防與邊境執法單位的預算; 大規模削減社會安全網,包括 Medicaid(低收入醫療補助)與 SNAP(糧食券)等。 民主黨一致反對該法案,少數共和黨議員亦質疑其財務可行性,擔心將加重聯邦赤字。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估算,該法案每年可能增加約 6,500 億美元赤字。 《大而美法案》將主導 2026 中期選舉戰場 隨著川普預計於 7 月 4 日下午 5 點在白宮正式簽署法案,《大而美法案》勢必成為 2026 年期中選舉的主要政治戰場。民主黨已表態,將強烈批評該法案對貧困人口與醫療補助的不利影響。川普陣營則計畫將法案成果作為「政績大單」,進一步鞏固共和黨基層選民支持。 在白宮資深官員眼中,這場立法大戰的勝利是川普重新掌握黨內主導權的明證。「這就是統一政府的威力,」眾議院議長 Mike Johnson 說道:「我們做到了,沒有什麼比這更振奮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曾公開威脅一旦法案通過就會成立新政黨的馬斯克至今無聲無息,未針對此事法表公開評論。 參考來源
join Zombit

加入桑幣的社群平台,跟我們一起討論加密貨幣新資訊!

桑幣熱門榜

zombie

桑幣正在徵文中,我們想要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見!
只要是跟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相關的文章,都非常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信箱:contact@zombit.info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服務與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您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相關隱私權政策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